首页 > 知识普及 > 正文

回溯新石器时代,《何以中国》第二集探寻文明创生的“摇篮”

[2023-12-17]

立足“中华文明探源工程”和“考古中国”的重大研究成果,由国家文物局和上海市委宣传部指导、上海市文物局支持、上海广播电视台倾力打造的8集大型纪录片《何以中国》第二集《摇篮》将于今晚21:10在东方卫视、百视TV播出,爱奇艺、腾讯视频、优酷、B站等互联网平台同步播出。

百年来,依托一代代考古学家的努力,实证了中国一万年的文化史。万年前,我们的祖先在天地间勠力生存。他们制造石器、传递火种、埏埴陶器、建筑屋舍、发展农业,创造出适应自然环境的智慧结晶。他们一次次走向更远的远方,创生出中华文明的深固根系。如果说纪录片首集《秦汉》为“序章”,第二集《摇篮》则将观众带回数千年乃至万年前先民所生活的时代,从定居与农耕文明起源的脉络出发,展现文明诞生的“摇篮”。

回溯新石器时代,《何以中国》第二集探寻文明创生的“摇篮” 知识普及 第1张


   6500万年前,青藏高原隆起,黄土高原、云贵高原、内蒙古高原抬升,形成了中国三级阶梯式的基本地理格局。距今约二三百万年前,直立人出现在东亚大陆,东方古人类繁衍生息、持续演化的故事拉开帷幕。云南元谋人、陕西蓝田人、北京人、广东马坝人、广西柳江人、山顶洞人……这些远古祖先的遗骸化石,保留着中国古人类的显著特征:头骨正中的矢状脊、突出的面部、高而前突的颧骨、阔鼻、铲形上门齿、下颌的圆枕。

      

《摇篮》一集的开篇,展示了最新考古成果与最新科技应用。摄制组进入中国科学院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拍摄古DNA超净室取样过程。从距今约4万年前的田园洞人腿骨上,古遗传学家获取中国第一例古人类古基因组,也是目前为止获得的东亚最古老的人类基因组。

斗转星移间,距今约两万年前的仙人洞人找到了一处适宜居住的山洞。纪录片运用影视化手段,将末次冰期最盛期的人类生活展示在眼前:老人敲击燧石砸出石片;女人用骨针缝补兽皮;族人收获野生禾草,用骨鱼杈捕鱼,也捕捞河蚌和田螺;孩子们则在原野和林间操练着捕猎的技能。江西仙人洞遗址出土了世界上已知最早的陶容器,外表面仍留存有烟炱与火烧的痕迹,考古学家据此推测这些陶器曾被用作炊具。

回溯新石器时代,《何以中国》第二集探寻文明创生的“摇篮” 知识普及 第2张

回溯新石器时代,《何以中国》第二集探寻文明创生的“摇篮” 知识普及 第3张



       从穴居到定居、产生聚落,从采集渔猎到耕种,《摇篮》一集循着早期先民的足迹,遍访内蒙古敖汉旗兴隆洼遗址、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湖南洪江高庙遗址等新石器时代遗址,从天南地北的一个个考古现场,还原新石器时代南方、北方,或是丘陵、海边等各种史前文化;也从先民的饮食起居、耕作生产、手工业器具的制作中,窥探中华大地文明的演进。

 《摇篮》一集以影视复原的半坡村落结尾。位于陕西省西安市浐河东岸的半坡遗址,属于仰韶文化的半坡类型。在这个被复原的半坡村落中,摄制组搭建了北方半地穴的房屋,有大有小、有方有圆,样式不一。画面中出现的陶器,均按半坡类型的陶器复原,包括最著名的人面鱼纹盆。在饮食上,小米粥是当时人们的主食;同时据考古发现,已有被驯化的猪骨的痕迹,所以画面上的半坡村落,族人正在分食一头被炙烤的整猪。有趣的是,摄制组还特意在画面中加了一只狗,因为此时的人类已经完成了对狗的驯化。

回溯新石器时代,《何以中国》第二集探寻文明创生的“摇篮” 知识普及 第4张


中华文明延绵不绝地发展,各地从文明摇篮期开始的多元特色,渐渐在文明演进中走向一体化,但在一体的格局中,又始终保持着多元的活跃性。

(东方卫视)



手机扫描二维码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