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巨博资讯 > 正文

文物保护看基层丨 守护白山黑水间的文明根脉:踏访东北地区考古遗址

[2024-07-18]

文物保护看基层丨 守护白山黑水间的文明根脉:踏访东北地区考古遗址 巨博资讯 第1张

近日,国家文物局组织“文物保护看基层”主题宣传活动,记者走近东北三省考古遗址,感受基层文物保护的新面貌。

东北地理环境多样,物产丰饶,白山黑水间,古老文明萌生发展,又在漫长的文明进程中交融汇聚,文物资源优势得天独厚。从辽宁葫芦岛沙锅屯遗址的田野发掘,到牛河梁遗址红山文化的展示阐释,再到今天持续推进的大遗址保护工作,东北地区的遗址考古、保护工作成果粲然可观。

追溯文明之源,再现史前社会

20世纪70年代以后,东北地区史前考古工作迅速发展,发掘了一批重要遗址,成果斐然。近年来,东北地区以中华文明探源工程和“考古中国”重大项目为引领,加大遗址考古工作力度,不断廓清遗址价值内涵,将东北地区的史前文化谱系不断推向深入,使东北在中华文明形成发展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更加明确。

远望金牛山遗址,树木稀少,岩石裸露。20世纪80年代,考古工作者在这里发现了距今约26万年的金牛山人化石,在世界古人类学界引起广泛关注。经过数十年考古发掘和研究,《金牛山古人类遗址》2021年出版问世,详细记述了金牛山遗址考古发掘所获资料及多学科综合研究成果。依托考古研究,如今金牛山遗址已经发展成为辽宁省内旧石器时代考古学、古人类学、第四纪地质学、哺乳动物学的研究中心。

位于辽宁省凌源市与建平县交界处的牛河梁遗址是东北新石器考古的一颗璀璨明珠,代表了红山文化晚期的文明高峰。自1981年发现以来,考古发掘工作至今已持续40多年。其核心区发掘出土大型祭坛、女神庙、积石冢群、大量精美玉器和陶器,表现出独特的组合关系,实证5000多年前这里曾存在过一个进入复杂化社会阶段的史前社会。

 文物保护看基层丨 守护白山黑水间的文明根脉:踏访东北地区考古遗址 巨博资讯 第2张

文物保护看基层丨 守护白山黑水间的文明根脉:踏访东北地区考古遗址 巨博资讯 第3张

牛河梁遗址全景

 

2022年,在“考古中国——红山社会文明化进程研究”项目的推动下,辽宁、内蒙古、河北三省区同启红山文化考古发掘,牛河梁等四处红山文化遗址各自围绕重点,有针对性地进行考古发掘工作,这是一次跨区域、多学科、多行业合作,是考古学与自然科学、社会科学深入融合的全新考古模式的尝试。根据2023年底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第五阶段研究工作成果,牛河梁遗址第一地点是由9座台基构成的大型台基建筑群,并确认牛河梁遗址是古国时代第一阶段(距今5800至5200年前后)的代表。

寻迹历史之脉,见证民族交融

历史时期,东北地区长期存在着众多族群,有的族群发展壮大,建立政权。考古所见遗址不仅弥补了历史文献对少数民族历史记载的不足,也推动了北方少数民族融入中华民族进程的研究不断明晰。

黑龙江省宁安市境内的渤海国上京龙泉府遗址作为唐代渤海国“五京”之首,保存了大量中世纪都城遗迹,考古所见遗址的中轴线布局、建筑构件风格等明显受到唐朝长安城的影响,反映出东北与中原地区的交流交往融合。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阿城区阿什河畔的金上京会宁府遗址,是金王朝修筑的第一座都城,前后历经四代皇帝统治,长达38年。根据2013年开始启动、至今仍在实施的《金上京遗址考古工作计划》,黑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陆续完成对城垣、南城南垣西门址、皇城东门址、皇城内建筑址、皇城外南侧道路址等区域的发掘。近年主要配合大遗址保护开展重点课题考古,对金代都城布局、建筑时序、建筑技术、建筑功能有了更多认识。

 

文物保护看基层丨 守护白山黑水间的文明根脉:踏访东北地区考古遗址 巨博资讯 第4张

2014年金上京南城南垣西门址发掘俯瞰图

 

站在吉林安图金代长白山神庙遗址的建筑轴线南望,巍峨的长白山主峰清晰可见。2014年,吉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吉林大学边疆考古研究中心联合在此地进行为期5年的主动性考古发掘工作,确认遗址为金代皇家修建的祭祀长白山的神庙故址。该遗址是中原地区以外首次通过考古发掘揭露的国家山祭遗存,不仅是金代考古与历史研究的重要发现,也是边疆考古和北方民族考古的重大突破,对探索中华文化多样性、多民族统一国家的形成与发展具有深远意义。

 

文物保护看基层丨 守护白山黑水间的文明根脉:踏访东北地区考古遗址 巨博资讯 第5张


安图金代长白山神庙遗址出土高浮雕兽面瓦当

 

保护展示利用,文明重焕新生

如何让古老的遗址和文物成为全社会共享的文化资源?如何让遗址保护的成果惠及更多人民大众?为了回答好这些问题,东北地区的遗址单位做出不少新尝试。

在前不久的第二十届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会场,阜新查海遗址“中华第一龙”模型和精美玛瑙文创产品在辽宁展区大放异彩,龙形堆石1:3缩放实景沙盘模型占据展区“C位”。作为迄今为止我国考古发现年代最早、形体最大的“龙”形象,龙形堆石模型吸引了大批观众驻足围观。LED屏幕详细介绍了查海龙形象的多样化,包括堆塑的龙形堆石、刻画的龙纹陶片、浮雕的蛇衔蟾蜍陶罐等。文博会现场还配套推出VR沉浸体验和打卡集龙章互动活动,不仅让参观者身临其境感受查海人原始农耕生产、生活和精神世界,还能通过盖章打卡将龙形象带回家。

 

文物保护看基层丨 守护白山黑水间的文明根脉:踏访东北地区考古遗址 巨博资讯 第6张

查海遗址龙形堆石

 

新乐遗址的发现,把沈阳地区有人类活动的历史追溯到7200年前。新乐遗址博物馆馆长曾阳介绍,博物馆与学校、企业、社区共同发力,于2023年推出“仰望七千年星空”博物馆之夜系列活动,利用博物馆园区资源,让观众体验史前人类结束一天劳动后的生活,如“搭帐篷”“制作原始人服装”“围火起舞”等。2023年暑假开始,博物馆创新推出“开在博物馆里的托管班”,结合馆内优质的师资力量与馆藏资源,一改传统单一的托管模式,结合遗址类博物馆的特点,向学员讲授文博知识。

牛河梁遗址博物馆副馆长盖丽艳介绍,近年来,博物馆通过“请进来、走出去、云展览”的科普教育活动模式,举办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活动,深入浅出地介绍了牛河梁遗址的代表性文物及其背后的历史文化内涵,帮助公众了解牛河梁遗址在中华文明起源及进程中的重要作用。今年国际博物馆日、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期间,牛河梁遗址博物馆组织了近30场红山文化宣讲活动,走进中小学校园和企事业机关单位,以及商场、高铁站等公共场所,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服务人民美好生活。

今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前夕,沈阳市文物考古研究所依托张家窑林场4号辽墓实验室考古项目,在辽宁省博物馆举办“科技赋能——沈阳实验室考古公众开放日”公众考古活动。活动设置“实验室考古现场观摩”“实验室考古模拟发掘体验”“超景深显微镜观察体验”“金属网络模拟编制体验”等4个环节,学生们通过实际操作和零距离观察,对中华文明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和认识。

 

文物保护看基层丨 守护白山黑水间的文明根脉:踏访东北地区考古遗址 巨博资讯 第7张

沈阳实验室考古公众开放日

 

黑龙江以金上京会宁府遗址、金太祖陵遗址公园、金上京历史博物馆为主体,打造“金源文化旅游区”。近年来,陆续出台并实施《金上京会宁府遗址保护规划》《金上京遗址公园总体规划》《哈尔滨市金上京遗址保护条例》等,不断提升对该遗址的保护力度。

建设考古遗址公园,连接美好生活

通过建设考古遗址公园,实现对遗址及其环境的整体保护,不仅能够充分利用遗址的文化和自然资源,高效实现环境治理、遗址发掘、保护展示的有机统一,也有利于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更好地融入经济社会发展,为人民群众的美好生活提供精神滋养。

以牛河梁遗址核心区8平方公里为依托建设的牛河梁国家考古遗址公园,于2014年投入运营,是辽宁省首个国家考古遗址公园,也是集合考古遗址保护与展示功能、向公众进行爱国教育和科普教育的重要基地。走进园区,近处的展馆区通达开阔,规模庞大,远处连绵起伏的山岗上,分布着祭坛、女神庙、积石冢等遗址。除了打造数字化展示红山文化VR体验中心、牛河梁研学基地,公园在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中国旅游日、妇女节、教师节等节假日及寒暑假,推出门票优惠、赠送纪念礼品等惠民活动。今年,牛河梁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投入资金,对景观风貌、交通游线进行改造提升,为观众提供更加舒适的游览体验。

渤海国上京龙泉府遗址公园是第二批立项的国家考古遗址公园之一。黑龙江省以渤海国上京龙泉府遗址为主体,融合周边众多渤海国时期考古遗址和独具特色的生态环境,打造具备考古发掘与研究、文物保护与展示、游览与休憩等功能的渤海上京国家考古遗址公园。

目前,金牛山考古遗址公园、长白山神庙考古遗址公园、金上京考古遗址公园均已进入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立项名单。新乐遗址公园的建设也已列入沈阳市“十四五”规划。吉林省正组织推进长白山神庙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建设,积极探索“文物考古+本体保护+遗址博物馆+遗址公园建设”的保护利用模式,充分发挥好长白山神庙遗址在文旅融合中的重要作用,为长白山建成世界级文化旅游景区提供文化着力点。

东北地区的考古遗址再现了东北地区与中原地区文化交流、交汇、交融的壮丽画卷,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维护国家统一的精神标识。中国文化源远流长,中华文明博大精深,当地文物工作者以保护文物、传承文明为己任,以实际行动建设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考古学,努力提升遗址发掘保护利用综合能力和整体水平,为铸就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新辉煌贡献东北力量。

 (翟如月 郭晓蓉)

责任编辑:杨亚鹏


手机扫描二维码访问